二月二,龙抬头气象谚语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二月二龙抬头
关于天空景象的谚语气象谚语太阳、月亮和各星体的光辉,在人的眼睛看到之前,先通过大气层,遭受过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和吸收等等作用。这许多种作用所表现的征象,随大气的组织形态和物理性状的变化而不同,所以天空中光学景象的变化,直...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关于天空景
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气象谚语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冬季田间管理和农田基本建设阶段。此时如果有场降雪,对越冬的小麦十分有利。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一部分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 ◆黄河...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与
雨水,降雨渐多的节气气象谚语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在2月19日前后,这时太阳已移达黄经330度。从气候规律上看,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雨水”“雨水
白露节气反映天气特征的谚语气象谚语节气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有以下几个形容这种情况的谚语:nbsp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苏、浙、皖、赣、湘、晋)nbsp “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白
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与霜降节
鸡宿迟兆阴雨气象谚语傍晚,如果鸡迟迟不愿进笼,一般是天气要转雨的象征。鸡是喜欢干燥怕潮湿的动物。当天气将下雨时,空气中湿度大,温度高、气压低,鸡笼内更加潮湿闷热。另外,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昆虫在傍晚时出来活动的也多,鸡为了贪食,所以迟迟不愿进...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9 | 标签:鸡宿迟兆阴雨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晴。(湘)...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1 | 标签:好雨知时
部分气象谚语气象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是雨淋淋的先兆。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预示有雨。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1 | 标签:部分气象谚语
炎热的夏天,常看见狗张开嘴巴,伸出舌头不停地喘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不能靠毛孔散热,只能靠嘴巴、舌头散热。但当天气很闷热,狗单靠嘴巴、舌散热还不行时,就跑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帮助散热。狗泡水表明天气很闷热。天气闷热是高温、高湿、低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2 | 标签:狗泡水天将雨
浅谈廿四节气气象谚语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用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考察了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在古代,节气简称为气,这个气字实际是天气气候的意思。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3 | 标签:浅谈廿四节气
白露不种,寒露不收。这应该是北方的说法,农作物不管是生长期多么短,最迟也需在白露播种。白露后,还有一个月的无霜期。这时候你不种,今年也就没收成了。这当然是过去的说法,现在即使是冬季也还在种大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
◆有关节气的天气谚语很多,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有: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晴。(湘)...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1 | 标签:雨水节气的
我国古代用阴历,阴历有闰月,运用二十四节气定农时,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通用阳历,节气的日期每年都在那几个日期不变,各年相差也不过一两天。可是气候变化年年不同,依固定的日期耕种,就不合理了。 竺可桢先生于1931年5月9日作亲月令的演讲,他说我国...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3 | 标签:古
鱼鳞斑,一般在三、四千米的高空出现,是由很多灰白色的小云块,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整个云块比较薄,中心稍厚,看上去中心灰暗,边缘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宛如一片片鱼鳞,又象房顶上的瓦片,群众叫它鱼鳞斑或瓦块云。这种云多是在高气压控制的条件下,大气较...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5 | 标签:天上鱼鳞
春夏季节的傍晚,天空的西边,有象石山耸立的乌云迎接落日,日落进云里就看不见了,叫乌云接落日。这种乌云是浓积云或积雨云。这种情况是由高空低气压系统造成的。它移动速度的快慢不同,故不落今日落明日。 如果接落日的云底漏出阳光,同时又是孤立的浓积云...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3 | 标签:乌云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2 | 标签:听民谚识天气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大寒节气谚语
节正处期间,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较大的洪涝。各地谚语有不同的说法。如下: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浙) 夏至落雨,九场大水(鄂) 夏至下雨十八河(湘、贵) 夏至落,八月涨大水(湘) 有时遇到反常年份,夏至天气炎热,预示后期天气既旱且热。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夏至节气气象
根据冬至日在月头、月中、月尾的位置,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 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贵) 冬至头,天...
描述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关于惊蛰,有不少的谚语。农谚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在这儿介绍几个根据惊蛰何时打雷,推测未来天气和收成情况的谚语: 一是雷...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湘、桂、云) 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藏) 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湘) 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冬至有霜,腊雪有望。(浙) 冬至有霜年有雪。(苏...
今年1月21日是农历大寒,也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的前期是四九天,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也在其间,这时天气严寒,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大寒节气的后期进入五九天,在广东南部农事季节较早的地区,将要开始准备春耕了。 大寒宜冷不宜暖。...
春打六九头,农民不用愁。(鄂、鲁) 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苏) 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头,家家买黄牛。(鲁、豫) 春打五九尾,累得耕牛张开嘴。(鲁) 在头好,立春在尾暖得早;立春在中,播种在中。(桂) 春早不宜早,春迟不宜迟。(川) 夜立春,好年...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立春节气谚语
与立冬有关的谚语气象谚语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nbsp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nbsp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nbsp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nbsp 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闽南)nbsp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
发布时间:2019-09-17 | 阅读:0 | 标签:与立冬有关的